我爱古诗词|作文素材网 教学教案 给诗歌教学添加一点新的元素

给诗歌教学添加一点新的元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案例

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犹如日月同辉,珠联璧合,共同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一卷唐诗,一幕宋词,走出了风逸飘洒的李白,激昂顿挫的杜甫,清扬优雅的白居易,悠闲安静的孟浩然,凄婉幽雅的李煜,洒脱豪放的苏轼,悲愁孤独的李清照,满腔孤愤的辛弃疾……每一个名字,都是文学殿堂上的一座丰碑,他们用自己的名篇佳作为我们演绎着永远的唐诗宋词。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怎样引导学生们梦回唐宋,去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去感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去体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去感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呢?下面试以我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说说我的诗歌教学想法。

一、导入新课

大家学过唐朝的历史,就知道唐代疆域非常辽阔,边塞的烽烟也不断,很多文人都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远历边陲,“宁为百夫长”。唐代许多著名的诗人如陈子昂、王昌龄、高适等,都到达过边塞,都体验过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边塞生活,边塞诗也因此崛起于唐代的诗坛。

今天,我们来学习岑参的一首杰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解题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标题包括咏雪和送别两方面的内容。“白雪歌”即“白雪之歌”,是乐府歌的曲名,“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三、简介作者(放映幻灯片)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他的诗境开阔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

四、初读,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1、自己结合注解试读,要求注意字音、节奏。

⑴正字音:

裘qiú衾qīn薄bó着zhuó瀚hàn阑lán羌qiāng掣chè

⑵明节奏。

⑶定语调

语调应该依据诗歌内容来确定。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内容应该用什么语调。归纳总结:

第1~4句:朗读时应用惊奇激奋的语调;

第5~8句:情调应哀怨低沉;

第9~14句;朗读时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

第15~18句:朗读时宜用舒缓的低平语调。

2、指名试读,让学生评析朗读效果。再读,再评,在读中感知。

3、播放朗读录音。再次指名朗读,自评,他评。

4、齐读这首诗。

五、二读,感知诗歌的画面美。

(一)示范诗歌赏析的方法(放映幻灯片)

1.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二)学生小组赏析活动

小组合作,按照示例选择其中一句诗歌进行赏析,并整理,小组代表发言。

六、联读,感知诗歌的气势美。

1.学生分组默写《凉州词》(王之涣)、《使至塞上》(王维)、《关山月》(李白)、《从军行》(王昌龄)、《别董大》(高适)。

2.分组读,齐读这些诗歌。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谈感受,谈体会。

师小结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写边塞、从军、守边、战斗的诗歌。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边塞诗表现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的豪情,描叙了边塞雄奇瑰丽的奇异景象,代表诗篇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融汇了盛唐边塞诗的典型美学风格——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七、延伸,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1.认识唐诗素描

唐诗素描是一种改写唐诗的手法,加以想象,把诗改写成散文的形式,融进改写者自己的情感。

2.范文引路(多媒体出示)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落的声音,如花,开放在万壑千山。鸟们收起薄薄的羽翅,赶回了温暖的巢,它们将在爱情中,幸福地度过一个漫长的雪季。

冷峻的天空,雪花划破凝重:一片、二片、三片……一群芳香的语言,撒遍大地。所有的道路,在载走最后一个回家的孩子后,不肯再走出来。它们躲在一片纯洁的思想下,做着春天的美丽的梦。

只有一只小船,如岛屿,泊在水中,静静的,一动不动。一些雪花从它身边滑入江中,化了,一些雪又紧跟而来。船上的渔翁,破旧的斗笠下露出一双沉着的眼,岁月的风霜写满了苍老的双颊。瘦小的身子,裹在单薄的蓑衣里,季节的交替改变不了他悠闲的生活。

稳坐船头的渔者,他是在钓一段失去的岁月,还是明年的希望呢?

江无声,雪不语。

人也无言。(摘自曾冬的《唐诗素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不见,仙人不见。只留一座空楼,在阳光的岸边,在季节的岸边,在,心的岸边。

今天的楼宇,没有目睹到悲伤!今天的柳影,没有流泪的风拂过!

两袭潇洒的长衫沿阶而下,诗歌如影随行;无数的风流,吹成一支销魂的柳笛。一个人上船了,把挥手举成了一根不倒的桅杆,向东漂去;一个人站在岸上,把离别谱成一首相聚的歌谣,浅浅吟唱。

层层叠叠的花朵,染成一片迷蒙,仿佛寂寞的烟花,在两岸点燃。江南是位娇媚的女子,沾满一身天然的脂粉,藏在三月的深处,红着脸,不敢抬头。而十里扬州,永远都是一个繁华的梦,千年不醒。

一叶孤帆,在目光中渐渐远去,远去,远去……变成一点模糊的影子,最后,如一只越飞越小的鸟,溶入了茫茫的碧水蓝天。

江空了。唯见一江春水,载着落花,浩浩荡荡地向天边奔去。它是在追赶岁月的脚步,还是想寻找比大海更宽容的真情?那天,有人发现,一位名满天下的诗人,站在黄鹤楼的墙垛上,对着长江的尽头,深情地久久凝望,忘记了时间。

(摘自曾冬的《唐诗素描》)

3.小组合作模仿写作。

八、小结与作业

1.结束语: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在这首诗中,既没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百花残”的无奈,也没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哀怨。有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胡琴琵琶与羌笛”、“风掣红旗冻不翻”等等这样一幅幅想象奇特、神异壮美的画面,从而使这首诗气概豪放,境界开阔,格调壮美。无怪乎人称“雄奇瑰丽”的边塞诗。

2.作业:

理解性背诵并默写

独立完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唐诗素描。

“诗歌朗读——诗歌联读——唐诗素描”是本课的三大教学环节。诗歌朗读这个环节已经有很多有足够深度、广度的范本,这里就不再赘说了,诗歌联读、唐诗素描是我在诗歌教学尝试添加的一点新的元素,读写结合总体教学效果良好,以下就是我教学的一点收获:

“诗歌联读”作为一种教学需要,因此非常讲究内容的组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确定:如弥补课中短篇教学容量的不足,从更深的意境上品味作品的主旨意味,集中地感受某名家名作的写作风格,重点了解某种科学或文化知识,从情、趣方面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从艺术的角度展示教学设计的美感等等。巧选教学角度非常重要。如该诗的教学,可以有这样几种角度:一是岑参诗的联读,二是吟雪诗的联读,三是送别诗的联读,四是边塞诗的联读,五是诗行体诗的联读,六是军营诗的联读。当然,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来比较、选择。我选择了第四种,学生在联读中感受了什么是边塞诗,感受祖国古代边塞视野的辽阔、景物的荒寒、风光的绮丽、征战的悲壮、拼杀的惨烈以及战友的情怀,从更深的意境上品味作品的主旨意味。

唐诗素描这一环节更是把学生的独特感受淋漓尽致的推向了高潮,这一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细细咀嚼,细细反刍,课后便有很多精彩作品诞生。不信,你瞧我的学生们创作的唐诗素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菲

北风,呼呼,夹杂着泥沙,席卷了茫茫大地;飞雪,纷纷,播撒着寒意,冷彻了万物的心扉。塞北八月,草折风翻,雪飘云沉……

那,那是谁,伫立于荒漠?细细观望,哦,狂风掠过他的前额,吹散了他的长发,他不冷吗?是的,他不冷,他沉醉了,他的眼前漂浮着春意,看:宛如一夜和煦的春风拂过,干枯的树枝上竟盛开着一朵朵洁白无暇的“梨花”,有的众芳拥簇,有的独树一帜,有的三五结伴;瞧,那一片花瓣,伴着风的节拍,一张一合,舞动曼妙的身姿,仿佛要用舞蹈唤醒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大地。她,做到了,大漠霎时重现了生机,带来无限的春意,啊,怎不令人沉醉?

他望着那“梨花”,微微一笑,便转身向远处的营帐迈步,该是想起了什么事吧!咯吱、咯吱踩着大雪,营房的帐门近了,听见士兵们那亲切的话语声,伸手掀开已被打湿的罗幕,飘雪若飞花,也散入珠帘,倏地飘落帐内,寒气紧随而入。冷,真冷,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温暖的阳光,你何时回来呢?拨开珠帘,极目而望,广漠辽阔的天空,雪压冬云,浩瀚的大漠,冰天雪地,愁重而沉寂,哎,那大概是他心中的别离之苦吧?

胡琴、琵琶与羌笛合奏的声音响起来了,帐中,主帅正设宴饯别即将起程返京的武判官,我要说些什么,我要做些什么?离别的依依之情,化作一杯一杯的烈酒,直入愁肠,千言万语都在酒中,干吧,干吧,将进酒,杯莫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暗下来了,离别的酒宴终须结束了,美酒化作离别泪,“让我送君一程吧!”辕门外,但见大雪依旧翻飞,矗立在军营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红旗帜却硬硬地肃立着,在劲风中丝毫不能飘动。而朋友却要在这样严酷的冰天雪地中赶路,怎不叫人担忧?相顾无言,一直送到轮台的东门,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铺满,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一挥衣袖,作别故友,遥望朋友远去的身影,在迂回的山路中渐渐隐没,空留下的一行人马走过的脚印……

唐诗素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刘文婷

又是一个金色的八月静悄悄的来了,带着飞舞的雪花来到了边塞,编织一个绚烂的银色世界,月亮慢慢爬上天空,塞北的夜空下,北风依然呼啸,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雪花飘洒,没有了人的踪迹,四下里一片宁静。

清晨,羞涩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树枝上,太奇特了,昨晚,似乎春姑娘来过了,催开了千万株梨树,“千朵万朵压枝低”,生机盎然地绽放春天的瞬间,一片花团锦簇!雪花还偷偷地钻过珠帘,难道还想再罗幕上也编织一个春天吗?

雪花清楚地知道,将军已经无力拉开角弓,都护不愿穿上冰冷的铁衣,边塞已经滴水成冰,每一个勇敢的边塞士兵都冻得瑟瑟发抖,边塞的天空是愁云惨淡,边塞的大地是浩瀚阑干,可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依然坚守阵地!

似乎传来不舍的柔肠寸断的乐曲,走近了,原来是中军帐里摆酒饯别归京的武判官,归京,谁又不想呢?让我也和着羌笛歌一曲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武判官要走了,可大雪积满了前行的山路,红旗也矗立在空中,似乎也不舍得武判官的离去。

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轮台的东门,武判官已渐行渐远,山回路转,空留马蹄印,可是诗人还是久久的站在那儿,深情的遥望。

雪,依然飘着。

唐诗素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陈何俊

在北方边疆大地,白茫茫的大雪盖地,像给大地披上了银装,只听见室外狂风呼啸着,只看见被风卷着飞舞的白草。

昨夜的雪如春风飘无声息地来了,把成千上万的梨树打扮得花枝招展,娇艳欲滴。

雪花是个好奇者,争着、抢着挤入珠帘,想看看里面的世界,却不经意的打湿了罗幕,也正是它们的到来,使得锦衾不暖狐裘不热。

寒风是个侵略者,肆无忌惮的往帐内冲,若想拉开角弓也是异常困难的事情。

放眼帐外,原来干旱的荒漠,现在却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愁云在天空中徘徊着,聚集着。

在主帅的营帐内,将军正在为要回京城的武判官饯行,他们一边听着胡琴琵琶的苍凉与豪迈,一边述说着离别的愁绪。酒喝完了一瓮又一瓮,不舍的情绪越积越厚,把它封存起来吧,就像辕门外那被冰定型的红旗一样,怒吼的北风也不能使它摇晃一点儿,两情依依在玉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友人骑着他的白马踏进了茫茫的雪地里,我独自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伴舞中放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涯若比邻!!

唐诗素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何冬梅

北风呼呼的吹着,大风席卷大地,坚韧的白草也躲不过狂风的肆虐,和着天空中的雪花飘舞着,塞北的八月已是大雪纷飞了,寒冷是此时此地的主题曲。

清晨起来,放眼望去,一夜之间,洁白的花赶趟儿似的开满了千树万枝,你挤我挨,好不热闹!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就是穿上了狐裘也感不到一丁点的温暖,面对大自然的威力,除了无奈还能怎样呢?不,将士们抖擞抖擞精神,拿起铁衣,却难披挂;抬起角弓,却难拉开;哎,就这就地坚守罢了!

大漠里纵横交错的坚冰足有百丈厚,天空中阴云黯淡凝聚不散,军营里正摆设着酒宴给归京的武判官饯行,胡琴、琵琶、羌笛演奏着一曲曲刚劲的悲凉,散入塞北边疆。

天色暗下来了,在辕门外,大雪没有休息的意象,依然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旗杆上的那面鲜艳的红旗无论再强劲的风怎么也不能让它有任何摆动,可是,友人却在这个时候不得不上路了,无情的大雪已经铺满了归京的道路,有多少知心的话要倾诉,有多少“珍重”的祝福要互道,可一切都尽在无语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朋友走了,雪山上留下了弯弯曲曲的马蹄印,诗人久久伫立在送行的雪地里,凝视着这伸向远方的足迹。

雪静山空,人无语。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旨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告知cn@artcnn.com删除。 所发图文不代表www.ARTcnn.com立场!如果您觉得本页文章有需要补充之处,请在下面的评论区提交内容。https://artcnn.com/edu/128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