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作文素材网 教学教案 诗词天地宽 品读无极限

诗词天地宽 品读无极限

──“课外古诗词背诵”的开发与利用

湖北省宜昌市  朱莉萍

从诗经汉赋到魏晋之风,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音,在不大的空间里,“人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设置的“课外古诗词背诵”却让学生思接千载,神游八荒,感受到中华优秀经典文化的深邃意韵和字里行间的流光溢彩。每册书10首古诗词,共计60首,虽不算很多,却匠心独运,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总目标中也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特别是7-9年级的阶段目标则要求学生背诵80篇优秀古诗文,规定九年内要背诵240篇优秀古诗文(特别是大量的优秀短诗),《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有120篇,还有120篇是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推荐。“课外古诗词背诵”的设置正是对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和有机补充。

在三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并没有很好地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对“课外古诗词背诵”只是走走过场,背背了事,使这一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最大的开发和利用。为此,我们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结合以往的教学实际,我们充分认识到,《标准》在附录中提出“优秀诗文背诵建议”,是有其所本的原则的,如果说我们的学生学习语文有问题的话,最大的问题就是积累太少,学好语言,必须有丰厚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诵读和记背,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特别是中华古诗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通过对古诗词的背诵积累,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记住了优秀的语言材料。2.积累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模式。3.调动感官,口心相应,多角度观察生活。4.体验感悟,受到文化和审美的熏陶。我和我校实验小组的成员经过三年的探究,摸索了一些课外古诗词学习和积累的方法,愿抛砖引玉,与同仁交流,以便更有效地搞好语文新教材的课改实验。

一、培养兴趣,别出心裁“读”诗词

对于“课外古诗词背诵”,我们一般会在开学初制定具体的学习方案,学习时间多安排在早自习,有时结合课内古诗词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时也利用课外时间自我诵读与赏析。古诗词的学习关键在于“读”,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读而不讲究方法,学生会感到没有趣味,我们首先就从读的方法入手,别出心裁,读出兴趣,读出韵味,读出诗情画意。

1.设置意境,提高传统朗诵水平

在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练习古诗词的朗读背诵。老师可利用一些名家的古诗词朗读磁带或光碟进行示范引导,老师的朗读基本功较好的,更可与学生同读。通过聆听、体会与练习,主要从朗读方法和技巧上得到提高,注意掌握朗读的节奏、音韵、重音等。鼓励大声诵读,鼓励自信。比如,我经常利用早自习让学生听《中国名家诗文精品欣赏》,在张家声、林如、路英、雅坤、瞿弦和等艺术家或激昂、或悲壮、或柔情的朗诵中领略诗词的魅力。我经常自己在家录制朗读磁带,放给同学听,让大家评头论足,并鼓励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古诗词,并为之配上恰当的背景音乐,也在家录制成磁带,向老师挑战,评选每周“朗读之星”,形成攻擂制度。我还选择一些醉人的古典音乐在教室播放,让同学们在悠扬的乐曲中品味高雅。班级和年级举行古诗文朗读比赛那更是经常的做法。为了培养和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我们还购置了《唐诗宋词600首经典珍藏版》光碟,欣赏著名教授黄加灏、刘操南先生的古吴语诗词吟咏,同学们兴味盎然,争相模仿,一时还掀起了吴语吟咏热潮,我又趁机推荐“吴氏在线”网站,让同学们饱尽耳福,同学们感叹:“没想到古诗词吟咏这么有魅力,其感染力简直不亚于经典影片中的经典对白,不亚于一位天王歌星的演唱会。”通过这些学习,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巧妙联姻,以唱助读别有滋味

朗读水平有了提高,但背诵对一些同学来说,仍然视为畏途。我观察一名戏曲演员有时要唱几十名甚至上百句的戏词,如果让他背,他可能背不出来,但在熟悉的旋律下演唱却可以一字不差。如果用“唱”的方法来背古诗词,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了,再说,中国的古诗词本来就可以唱,以“唱”助读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第一,选读今人谱曲的著名诗词,“唱”读背诵。如《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满江红》(岳飞《满江红》)等等,对这些歌曲,同学们大都耳熟能详,在优美的旋律下,记诵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有些歌曲意境上取材于古诗词,或者说是古诗词的诗译作品,如《涛声依旧》与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水一方》与诗经的《蒹葭》等等。

第二,选用现成的曲谱与古诗词巧妙联姻,便捷实用,别有情趣。我在班上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歌曲曲谱为古诗词配曲。印象较深的是一组同学用电视剧《还珠格格》的插曲《你是风儿我是沙》,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配曲,唱起来还真是饶有趣味,意境风格比较贴切。还有一组同学将李商隐的《无题》诗填入《化蝶》的曲调中,唱起来还珠联璧合,词曲和谐。

3.驱遣想象,读出诗中画意真情

语文的阅读不能“见槐是槐,见柳是柳”,在古诗苑漫步,含英咀华,就更离不开想象,只有驱遣想象,才能读出诗词背景,读出作者感受,读出画意真情。

可以开展“诗配画”。我国的古诗词一向讲究诗情画意,只要你用心品读,就会发现,每首诗甚至每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可以某册书后的10首诗为内容,自由配画,结集成册。也可选取六册书中同一作者的诗为其配画,成集后取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如李白诗配画,一位同学取名为《仙剑明月》,另一位同学则取为《诗仙豪情》。李清照诗词诗配画,有的取名《轻舟载愁》,有的取名《暗香盈袖》,有的则取名为《豪气与柔情》,从中可窥见一斑,在“诗配画”活动中,同学们的品读更深入了。

可以进行“诗词素描”。古诗词中的画意真情不仅可以用图画描绘,更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经典诗作时,我同时也将曾冬的《唐诗素描》中的几篇打印出来,供同学们借鉴学习,如《山居秋暝》《静夜思》《游子吟》等等,同学们读了这些美文,在唇齿留香之际不觉感慨万分:原来,诗词还可以这样来读。同学们便开始学习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词,并尝试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朗读感受。一位同学这样素描《西江月》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东方的夜空,一轮弯月已撕破夜幕,悄然升起。皎洁的银白无声无息撒向大地。宁静的夜晚,几多清凉,几多素淡。林间的树枝在月光下,影影绰绰,忽隐忽现。憩于枝间的鸟鹊,为月光的明暗交替而惊醒,时而起,时而落,时而长鸣,时而窃语。清淡的夜晚,生机四伏。忽然,一缕清风习习而过,枝叶翩然起舞。顿时,蝉儿清唱,此起彼伏,随风之舞而乐其鸣。温柔的夏夜,美妙的交响,如入人间仙境。还有一位同学准备将诗经中的《关雎》拍成MTV,他写的一段解说词是这样的:雎鸠关关相对吟唱,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又让我心旌摇动。风中摇曳着嫩如黄金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那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那纯洁美丽的好姑娘,让我醒着相思梦里爱。且听,我的情歌,在林中飞绕;且看,她的裙裾,在风里轻飘。

二、加强积累,内联外延“品”经典

要达到《课标》中所说的优秀古诗文的阅读量,提升文化品位,每册书后编者向师生们推荐的10首诗词是远远不够的,每位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而且还要不断增强资源开发意识,在此基础上,内联外延,巧妙衔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的积累量一升再升,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1.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开展小组探究

课外古诗词背诵积累,光靠老师讲是不行的,特别是到八、九年级后,进行课外古诗词背诵,书上介绍的那点常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渴求,这就需要老师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在更美更大的诗海中泛舟,在更幽更雅的词山中徜徉。为此,我们和学生一同设计了一份“课外古诗词学习探究表”,鼓励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合作互助,力争将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最新查寻和独特感悟写出来,通过交流,变个人思考为集体智慧,借鉴碰撞,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外古诗词学习探究表(供参考)

小组名称 诗词内容 探究时间 
走近作者 
诗词背景 
风格渊源 
品味精彩 
画面再现 
字词传神 
同题佳句 
相关链接 
探究“悦”读 

这个表格只是给学生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它告诉学生,古诗词的学习积累方式很多,更主要的是靠自己的主动学习。在这个表格的启发下,各小组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比如“同题佳句”这一项,有的就换成了“作者经典”,不好找同题佳句,也可以将本诗词作者的其它经典诗篇或佳句列举出来。至于“相关链接”,内容非常广泛,比如名家的评论、精妙的赏析、诗词的新译等。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探究‘悦’读”这个栏目,学生在这个栏目的探究过程中,既有深层严肃的思考,也有妙趣横生的玩味。在学习曹操《观沧海》时,一个小组写下这样的“探究‘悦’读”词:充盈诗中的是苍凉与忧患,但又绝无哀愁与无奈,他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面对困难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其实在曹操之前已经有一个人君临碣石以观沧海了,这个人就是秦始皇。可惜他没能留下诗文。横槊赋诗,以武略文功诠释大海的气魄,曹操为古今第一人。另一组同学在探究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却有了好玩的发现:这首词清新自然自不必说,可你从诗中读出了三个人物的对话吗?你看,下阙中分明就是作者与老翁、老媪之间的对话,声色俱佳,多么生动真切,多么有人情味道的对话啊!看来,辛弃疾词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英雄亦解人情,“醉里挑灯看剑”的大词人,村居时,就是个不起眼的爱唠闲嗑的农村老头儿!怎么样?酷吧!读后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2.整合资料,自主学习,进行专题探究

课外古诗词积累背诵,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背过就忘,难以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在进行课外古诗词积累的时候,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整理归类,有兴趣的还可以进行专题探究,与课内古诗文学习结合,与现代科技文化结合,与时尚流行经典结合,充分发挥新语文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个性化特色,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以内容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古诗词内容广泛,“课外积累背诵”基本是按时代先后选取作品,没有相对集中的专题。学习时,可打通课内外的渠道,加以分门别类,有助于积累与运用。比如:诗中山、诗中水、诗中花、诗中春、诗中秋等等,一位同学就以《花魂》为题搜集了课内外阅读的关于“花”的诗词佳作,加以品味赏析,还配上了相应的花卉美景图片,真是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读之得到极高的艺术享受。

以作者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作者为主线来整合诗词,是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使学生用好用足用透书中提供的例诗,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成倍的积累,熟悉作者文风,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背景和作品情感,更好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的营养。在我们的教材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的作品是非常多的,他们都是进行专题研究的好目标。比如,一位同学就选择了以李清照为专题,她的探究报告的题目就是《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诗词中的“愁”》,报告从李清照的《如梦令》入手,分析其早期诗作的俏丽、清新与活泼,进而研究李词“愁”绪之根源,可谓层次分明,颇具看点,展出后还真吸引了不少师生的眼球。另一位同学也独具慧眼,选择了这样一个专题《从苏轼诗词看“贬文学”》,怎么样?很有点文学研究的味道,且不说探究的价值,至少,写这样一份报告,他得要好好地读一读苏轼的诗词吧,要深入了解一下苏轼的生平吧,还要向大家介绍介绍何为“贬文学”吧,或者还要找找与苏轼有着同样遭贬经历的名人名作名句吧。这就够了,这已经远远不是我们老师所能给他的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受益匪浅。

以与古诗词相关的其它内容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可以放得更开,只要是有着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对古诗词积累有帮助的都可以。比如《古诗词中的科学》、《宋词的词牌名探趣》、《古诗词中的雅兴》、《题好一半诗──古诗词标题研究》。有一位同学从李白的诗《峨眉山月歌》中受到启发,感觉地名入诗的妙处,写的一份专题报告《地名入诗逞风流》受到师生和专家的好评。

三、学习模仿,含英咀华“练”语言

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学生,可以不写诗,但是,不能不读诗,尤其是中华古诗词。诗写了几千年,而我们在课内课外所读、所看的不过几百首,这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是祖国语言中的最璀璨的宝石。要想学好语言,最好就是从背诵积累古诗词开始。学好语文,先读古诗词,这其实是一条捷径,我们的新教材编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惜花费精力和版面体现新课标精神,引导中学生注重积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感,课内课外的古诗词背诵积累,是很典范的语言学习的材料,学生受了古诗词的熏陶,不知不觉中已经提高了语言表达和语言鉴赏能力,又何愁阅读和写作不越来越好呢?

1.利用古诗词学习修辞方法

《标准》中明确规定,不考修辞、语法的名词术语,但作为美化语言的有效手段,修辞方法是有必要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用好“课外古诗词背诵”的资料,对巩固课内学习的相关修辞方法,有极好的作用。比如“对偶”,掌握这一方法,需了解对偶的特点,即要做到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对,严对还要讲究平仄。光讲是不行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感悟中才能逐步熟悉并运用。古诗词是学习“对偶”的极好资源。仅举七年级(下)和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中的对偶句便可窥见一二: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通过这样的积累与提炼,学生对“对偶”这种方法势必印象深刻,也从中体会到它的妙处,写作中就会学习模仿,注重语言的锤炼,在简洁的语言中力求生动传神,意蕴丰富。

2.利用诗词前赏析语言,提高品味能力

“课外古诗词背诵”的每首诗词前都有一段短小的赏析语言,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不重视它,其实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每一则赏析语言虽篇幅不长,50-100字左右,却是学生学习诗词鉴赏方法,积累文学词汇的大好素材。

可学习诗词鉴赏方法。以七年级(下)《竹里馆》一诗的赏析语言为例,这则赏析可分为三部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第一部分是从诗的内容方面做总体概述。“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两句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第二部分虽进一步分析诗的内容,却从具体的诗的语言方面进行了品析。“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第三部分是对全诗的意境情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通过老师的分析与指导,同学们就会逐步明白,赏析一首诗,是有方法和的,大多可以从诗的内容、语言、意境等方面去进行,有法可循,自然能学以致用。

可积累文学词汇,写好赏析文字。翻开那些大部头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你会发现,那每一篇鉴赏文字本身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佳作。要写好赏析文字,除了要有审美品味能力以外,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学习课外古诗词的时候,不要忽视诗前的短小赏析,尤其是一些好的赏析语言表达模式,如:“构成了”“传达出”“可谓”“虽…但…却…”等等。还有很多四字雅词,如“率兴而成”“淳厚隽永”“尽寓其中”“狂涛漫卷”“天马行空”等等。有了这些深厚的积累,不愁再写不出好的赏析文字,自己对古诗词的真切体会也会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一篇文章曾说,许多流行歌曲受到人们喜爱,是因为其中流淌着中华古典诗词不达意的血液。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是诗之王国,如果说黄皮肤黑头发是中国人血统的特征,那么古诗词就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特征。感谢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优秀的诗篇,读古诗词,我们的生命就会跨越时空,得到永恒。来吧!走进古诗词,品读无极限。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旨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告知cn@artcnn.com删除。 所发图文不代表www.ARTcnn.com立场!如果您觉得本页文章有需要补充之处,请在下面的评论区提交内容。https://artcnn.com/edu/125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