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作文素材网 作文材料 2019年全国III卷优秀作文选评

2019年全国III卷优秀作文选评

(一)虽千万人,万里遥,吾往矣

四川一考生

最后一堂语文课,您的千言万语,化作了“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心声。老师,您知道吗?书已经看熟,差不多看透了。于是,我们抬起头来,想把您印在脑海里。望着您的几缕银丝随风飞舞,镜片又增厚了几分。

你们再看看书

一个“再”字,饱含着您对我们的全部心血和殷殷嘱托。犹记得,听您的神聊海吹,您嘴角的两粒白沫和夸张的板书,擦汗时额头的粉笔印和您夹着课本健步如飞地进入教室的情景。

您常说:“看书,看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您要求我们像金圣叹评点《水浒传》那样点评《平凡的世界》,可我却只记住了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您让我们从您编印的《时评选编》中积累作文素材,可我现在脑子却空荡荡的;您让我们阅读俞平伯、周国平、纪伯伦、泰戈尔……可我只对琼瑶、三毛和《唐诗素描》……感兴趣;您让我们背诵“虽九死其犹未悔”“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我只记得今天是端午节,考试结束后,赶紧回家去吃老妈亲手包的粽子……老师,我辜负了您的厚望。

老师,您也回家吧。家里有您的爱人和孩子,等着您亲手给他们包粽子呢!您在考场外,悬着的心,与我们的心相印啊!

今天,正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我,不看书。

我再看看你们

还是那个“再”字,让我止不住泪眼婆娑。犹记得,我们上课分神时,您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或突然沉默不语,您眉头紧锁或悄然无声地飘到我们的身边,用书脊轻叩我们的肩膀……也许,在您眼里,过去的我们,总是缺点比优点多:下课了,还像小学生那样追逐打闹,像叽叽喳喳的山雀、打打闹闹的泼猴;放学了,还像初中生那样,像是从饿牢里放出来的悍匪,健步如飞,奔向食堂。您面带微笑,指着我的鼻子说:“嘿,小姑娘,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你整反了!”

昨天,最后一课上,我们终于像小弗朗士那样,完全理解了您的一番苦心:成才的道路千万条,少走弯路第一条。而能让我们少走弯路的,正是您三年来的婆婆妈妈;能让我们走向纪伯伦那“更加浩瀚的海洋”的,也正是您三年来的“挥斥方遒”。

老师,您再看看我们吧,把我们稚嫩的模样印在您的脑海里吧。要不,等到我们的子女叫您“师爷”的时候,您又该不认得我们了。

今天,在考场上的我,爱您,敬您!

今天,有您的殷殷叮嘱,“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用怕;有您慈祥的目光,虽万里遥,吾往矣,实难舍。

【点评】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是全国III卷命题人给漫画作文题所添加的文字说明。本文作者举重若轻,把两句话拿过来做了两个主体章节的小标题,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颇具匠心。在“你们再看看书”一节,主要是以“书”为媒介,写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虽然其中不乏俏皮的调侃,却处处透出尊师恋师的真情。而在“我再看看你们”一节,则主要回忆老师在往昔岁月里对自己、对同学们的深情关爱,并进而体悟老师对“我们”的深切期待。结尾处化用孟子的名言,回应了标题,使文章首尾圆合,也凸显了主题。

(点评教师:马英福)

(二)给老师的毕业证书

云南一考生

亲爱的老师:

2019年,是我们的毕业时间,也是您的毕业时间,经同学们的严格“审查”,我们批准您成为2019届合格毕业生,以下是合格证明。

岁月缝花,缝不尽您对我们丝丝缕缕的牵挂。还记得初识时,您站在讲台上用一本正经的声音对大家保证,只要有您在,这个班的旗就不会倒。于是,您每天早晨逼着大家跑操,为感冒生病的同学买来药品,带领大家享受食堂的“小美好”。您总说我们这届是您带的最差的学生,可您从未放弃过我们,您担心我们的身体,担心我们的情绪,担心着我们的未来。老师,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也都记在心里。老师,看吧,我们才不是一堆没心没肺的小白眼狼。

时光执笔,写不尽您对我们丝丝缕缕的管教。我们一直都想对您说,其实您很“过分”,您总是发成堆成堆高质量的卷子,美其名曰“享受”;您总会在风雨交加、冰雪降临的时候,催我们“日夜兼程”,不准滞留宿舍;您还会占用别的老师的课,然后编一些很无厘头的理由来抚慰大家失落的心。还有呢,您知道教室后门的玻璃为什么被同学们贴上了纸吗?那是因为看见您鬼鬼祟祟地躲在外面偷看,吓得后桌同学不敢去开后门。您还喜欢调监控找把柄,等到合适的机会再拿出来教训我们一把,您还喜欢动不动就给我们上思想政治课,然后整栋楼都可以听见您面对那些昏昏欲睡的同学的怒吼声。老师,这些我们都给你记着呢。

流年泼墨,染不尽您丝丝缕缕变白的头发。您在变老,自己却不肯面对,年过五十的您会带着一群“小鲜肉”在舞台上尬舞,也总在重复着自己曾热血过的青春;您不肯接受同学们的帮助,然后一个人扛着班级用水气喘吁吁地上楼,您会挺着一个啤酒肚和男生们打篮球,吓得男生们直接把球扔给您;您会训斥我们的萎靡不振,也会为了班级荣誉而不服老地赤膊上阵。老师,这些,我们都记着呢。

老师,以上是我们给您的合格证明。老师,我们不知道是您的第几届毕业生,但我知道肯定是让您操心最多的一届;可我担心您记不住我们的名字和笑脸。老师,我们可不可以最后向您撒一次娇,求您再看看我们的脸,再看看我们。

就像您说的,我们的小脑瓜不是很聪明,找不出华美语句来形容您,可是没关系,您能收到就好。

老师,恭喜您,即将领到2019届学生送给您的毕业证书,上面,有我们每个人的手印。感谢曾遇见过您,在我们最好的青春里。

此致

敬礼!

一个不能被您遗忘的学生

2019年6月7日

【点评】

面对今年全国III卷的作文题,一般的考生都是从自己高中毕业、告别老师落笔;而这篇文章却运用逆向思维,说自己毕业,老师也“毕业”了,还要以嫡传弟子的名义为老师颁发毕业证书。这样的说法的确出人意料,让读者耳目一新。文章采用书信体来写作,不仅格式规范,而且字里行间对老师的绵绵情意溢于笔端,跃然纸上。同时,本文语言朴实而不失鲜活。“看吧,我们才不是一堆没心没肺的小白眼狼。”“我们一直都想对您说,其实您很‘过分’。”诸如此类的许多句子或反讽,或自嘲,或用口语,幽默俏皮,情感真挚,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点评教师:马英福)

(三)温情的凝视

四川一考生

最后一天,最后一课。

桌角仍堆着厚厚的书,你仍埋头苦读,手中奋笔疾书,你幻想着前路。

老师走进了教室。静了,交头接耳或窃窃私语;消失了,像三年来的每一天。你求知若渴地盯着老师,你原以为他会再说些什么,叮嘱、絮叨,什么都好,但他只是温情地凝视着你,然后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你低下头,你听见身旁的女生开始啜泣。你忽然意识到这样温情的凝视,三年如一日,这将是最后一次。

三年来,老师总是凝视着你。当你因进步而沾沾自喜时,他微笑着看着你,叮嘱你不要得意忘形;当你受挫折而心灰意冷时,他信任的目光告诉你,你一定能行;当你因运动而受伤,他看着你,带着些许责备:“怎么这么不小心?”……

课堂上,你汲取新知;课堂下,你嬉戏打闹,他却凝视着你。那一道道视线,或批评,或褒扬,或告诫,无一不深藏着温情。这些凝视折射出一个巨大的玻璃球,里面珍藏着你三年来所有美好的回忆。

人如浮萍,聚散难测。三年前,你与他相遇,如今想来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你行走在求学的荆棘路上,时常闯入迷雾,老师总能将你及时拽出,为你指点迷津。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无数温情的凝视,如今俱化作一句:“我再看看你们。”

你忽然想起艾米莉的那句诗:“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太阳。”看着那无数次为你照亮前路的恩师,别离竟成为了一首如此不忍卒读的诗。

你原以为老师不会再说什么,可他终于还是说了。他又再三叮嘱着那些早已叮嘱过一万次的注意事项,一边鼓励着你们,一边告诉你们不要紧张。他还一反常态,谈起了自己的过去。他见过许多功成名就,也目睹过许多中途折翼,可他仍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温情地凝视着你。这让你意识到老师教给你的绝不止课本上的知识,和考试时的技巧。人生哲理、为人处事,全在那一声声叮嘱和一次次凝视中潜移默化地改造着你。

老师并不完美,但你此生已注定打上他的烙印。下课铃声还没响,但老师却不像平时那般找尽借口拖堂,他话已尽,而情无限……

【点评】

今年全国III卷的漫画作文题,画面非常简洁:一位站立着的老师,两位趴在课桌前的学生,再加上简单的几句文字说明。然而,题目对于考生却有很强的感召力,能唤起考生强烈的倾诉欲望。这是因为,考生们都才刚刚告别“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心中还贮满难舍难分的师生之情。本文采用第二人称写法叙述抒情,使人感受到强烈的代入感,就好似作者是在讲述自己亲历的故事。文章由考题规定的时间节点切入,一面细致入微地描写“最后一课”的种种细节,一面不断插入对往昔三年的回忆。在这种“今”与“昔”的穿插、闪回之中,让人体味到了氤氲在字里行间的深厚师生情谊。因此,即便考生并未对这种师生关系的内涵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揭示,只是这娓娓的叙说和抒写,也足以令人动容。

(点评教师:李爱英)

(四)不负春光不负卿

贵州一考生

六月鏖战,吾辈之意气;三载春秋,先生之培养。吾不言春蚕丝尽蜡炬泪干之词,吾不言十里长亭万里送君之词。弥漫硝烟之中,吾壮怀激烈,却只言:定不负春光不负卿。

初识恰似“少年之遇”,你教我放下过去,迎接未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初遇时,我还沉浸在初中离别的伤感之中。你不动声色地在作业本上写下批语:“有一天晚上,我放下所有的过去,从此我的梦便轻盈了。”高一,恰似少年。你遇到少年的我,你指明我少年的路。不畏将来,不恋过往,这是你教给我的。少年之识,你解开我过往的桎梏,带我走向新征程。

渐识恰似“壮年之遇”,你教我把握当下,挑战现在。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心理学中有个有趣的三分之二定理:一件事情的三分之二处是最难的,也是最容易放弃的,却也是最有价值的。高二,“壮年”之时伴着它的三分之二跌跌撞撞走来。你借用莎士比亚的话说,“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你说,人生百年无几何。你拨正那颗浮躁的心,你唤醒那颗本已渐生放弃之念的心。你说,三分之二过后,将是我们愿意为之拼搏的人生。江阔但云不会低,所谓功崇唯志,业广唯勤。你拉着我走向现在,此刻。

初别恰似“老年之遇”,你教我为人处事,走向社会。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三年的时光终于聚集在此刻。兢兢业业,不舍昼夜三载,只为一夕功成,拔剑示天下。但你说,走出学校,我们这一株株苗也将成才,我们,将不仅仅是一个人,还代表着你,代表着学校,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你说,今后的我们,将是下一批杜富国、程开甲,即便难以望其项背,也要全力以赴。“老年”之遇,更似一位智者的指点。那位智者将一生所学教给下一代,教给我。

先生之风,贯彻“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先生之风,坚持因材施教,不懈不怠。先生以为只是尽了师责,殊不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先生之言,铭记于心。今日,吾辈挥洒战场,源自先生滴水之恩;今日,吾辈以笔为梦,源自先生循循善诱;他日,待吾辈逐梦未来,定不负春光不负卿!

【点评】

本文标题取自南怀瑾《习禅录影》中的名句“等闲若得东风顾,不负春光不负卿”,意思是若得到别人的帮助,定不辜负时间和帮助自己的那个人。以此为题,彰显了对老师的一片真诚感激;且“春光”蕴含青春之意,作者的抱负不言自明。作者从古诗文中汲取了不少语言滋养,这从本文的行文风格亦可见一斑。作者分别用“少年之遇”“壮年之遇”和“老年之遇”来比附高一、高二和高三,同时插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及“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的诗句以为注脚,这样的比附和引用虽不无牵强之嫌,未必贴切,但亦可见出作者对于谋篇布局的重视和所下的苦功。

(点评教师:马英福)

(五)发人深省的最后一课

四川一考生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老师跟同学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简单的一句话,却发人深省。不只是真挚的情意激动人心,更让我们想到老师对你、我、他,对每一个人人生的影响。

师者为何人?还是韩愈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实,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让祖国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德智体美劳都有全面的进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在这精心育人的漫长岁月当中,老师投入的是汗水、是心血、是真情。师生分别前最后一课上说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不过是老师奉献精神和无私情怀的一次率真的流露。“你们再看看书”,是一种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在《老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饰演的老师一心把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看到班上有同学想放弃学业,老师就去街上四处找寻,千方百计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安静同学课余为其他同学补习功课,老师担心会影响她自身的学习,便出面阻止,而自己来免费给这些同学补课;看到高考临近,老师也曾要求学生停止一切课外活动,但是关婷婷不顾老师反对,坚持带同学们参加比赛,夺回第一名后,老师又热情地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吃饭,讲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位老师,也是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用心奉献的真实写照。

“我再看看你们”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中学校园走出,走进象牙塔,走进社会,而老师一直留在中学校园里,送学生离开,也盼望着学生常回来看看。如果说学生是箭,那么老师是弓,箭经过打磨逐渐变得坚硬笔直,而弓也鼓足了劲,让自己充满力量,这样才能让箭射得更准,抵达目的地。让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是,与此同时,看着箭的远去,弓也难免有一丝失落与不舍。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能起到这种真正的动力的,非情感莫属。情感由人产生,并且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而这一流动会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有的付出,都在春风化雨中成为另一种感动。是春华秋实的回馈,带来的是满足;是把感动记在心间,倾诉于纸上;是爱的传递,“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无论是哪一种,这种情感都是当今浮躁而又功利的社会中无比珍贵的东西。

或许,我们还会看到教育中的一些令人惋惜的现象;可能,我们也会见到社会中感恩之情的缺失。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来,随着尊师重教不断得到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愿意进入到教育领域,像以前教诲过他们的老师一样来为兴国之根本——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总有许多人无怨无悔地一直走在路上。

一幅画,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大实话,却催人泪下,引人深思。

【点评】

本文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理智对情感的超越。今年的全国III卷作文题是颇为煽情的,一幅画,几个人,一句“画外音”,就让许多考生情动于中而形于文字,纷纷回忆起自己刚度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与感激。写这篇文章,打“情感牌”是一条捷径,写得好,的确可以真事、真情动人。但这并不是说,文章只有抒情一种写法。本文走的就是议论、思辨的路子,也许,作者心中同样贮满了情感,但经过思考,他又从一己之情感中走了出来,走向了新的思想高度。作者思考教育的使命与价值,思考老师在育人事业中不可或缺、难以替代的作用,剖析老师所具有的崇高品德、广博学识与奉献情怀。文章里有引用,有例证,有喻证,使用的多种论证方式,共同服务于观点的表达,也形成了文章的鲜明特色和显著的优势。

(点评教师:李爱英)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旨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告知cn@artcnn.com删除。 所发图文不代表www.ARTcnn.com立场!如果您觉得本页文章有需要补充之处,请在下面的评论区提交内容。http://artcnn.com/zuowencailiao/152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