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悦读君为大家推荐10首诗词,供大家学习。这10首作品,写尽世情和古今,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大家不妨背下来,以后一定能够用到。
0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望月怀人之作,堪称中秋词中的千古绝唱,每逢中秋之夜,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词。
作此词时,苏轼远谪密州,政治上正处于失意之时。恰逢中秋之夜,词人把酒赏月,想起了远在齐州的弟弟子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作者用浪漫恣肆的笔调营造出一个摇曳多姿、孤高旷远的意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得突兀,问得离奇,却又给人超凡脱俗、豪迈飘逸之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则充满了浓厚的哲学意味,读之引人深思。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意境深远,境界宏大,充分表现出作者旷达洒脱的情怀。正如后世评价所说,“文章人物,诚千载一时,后世安所得乎?”
02
沁园春·雪
近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主席的这首词,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经典。记得上学时第一次读这首词,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词中的意境,但是已经被词中的豪迈气势所折服。当时便已背得滚瓜烂熟,时隔多年,现在依然能够脱口而出。
主席的词每每都给人一种气势磅礴、豪情万丈之感,而这首词更是将这种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红军东征期间。当时中国革命还处于十分艰难的时期,抗日战争也即将全面爆发,祖国山河一片破碎。但是作者并没有被眼前的这些困难所吓倒,反而更加意气风发、激情澎湃,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在词中高度赞颂了祖国山河的雄奇壮美,更是指点江山,纵论古今,目接万里,视通千年,充分展现出作者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
无怪乎近代诗人柳亚子说:“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03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早期的词虽然也有不少佳作,但是真正得以大成还是在其亡国之后。而这首《虞美人》则是其大成之后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广泛传唱。
这首词也是后主的绝命之词。相传后主作好这首词后,命人于七月初七的晚上奏乐演唱,声闻于外,被宋太宗所知悉。太宗看到这首词后,龙颜大怒,当即命人赐药酒将其毒死。
之所以引起太宗的震怒,正是因为作者在词中流露出对故国的念念不忘之情。那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充满无穷的哀怨与悲凉,读之令人动容,无愁之人都能凭空生出几分愁来。所以有后人评曰:“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04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诚如我们所知道的,唐是诗的盛世,宋是词的顶峰。诗词之道,到得元代,已经日渐式微。但是正是在这种式微之世,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却能异军突起,脱颖而出,为后世所熟知,足见这首曲子的水准。
全曲只有二十八个字,字中无一“秋”字,却处处都充满秋意。作者以极富诗意的笔墨和十分凝练的笔法,描绘出一幅旅人秋思图,准确而传神地表达出旅人的凄凉。其意境之悠远、结构之精巧,无愧于“秋思之祖”的美誉。
05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念奴娇》是词人被贬黄州后所作。赤壁奇伟的景色令词人豪情迸发,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这首词也被誉为北宋词坛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大宋词风也因为此词的出现,而得以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作者以物起兴,将奔腾不息的大江波涛、波澜壮阔的三国风云和千古风流的历史人物,淋漓酣畅地挥写于大笔之下,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的遗憾。
整首词气势极为磅礴,格调又极为雄浑,境界之弘阔,堪称前无古人。
06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下至三岁小童,上至八旬老叟,都已耳熟能详,更是流传千古、经久不息,可见其传唱之广,影响之深。
明月之夜随处可见,思乡之情又是人人共有,但就是这种寻常之景,寻常之情,被李白信手拈来,随口道出,不加丝毫修饰和雕琢,却成为妙绝古今的经典。正如那些武林中的绝顶高手,武功修为已臻化境,随便一个招式在他手下都能成为无人可挡的绝招。“诗仙”的实力,可见一斑。
0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与苏轼虽同为豪放一派,但是苏词在豪放中透出一股潇洒和旷达,而辛词则是在慷慨中夹杂悲愤和沉郁。词如其人,这也恰是两人性格命运的体现。
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虽同为怀古,但是与苏轼的《念奴娇》不同,这首词更多的是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和有志难伸的悲凉之意。通篇体现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炙热情怀,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引用了许多典故,但是却用得天衣无缝、不着痕迹,这也正是作者艺术功力的体现。所以这首词,也被人评为辛词第一。
08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是一组诗,总共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其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妇孺皆知。
这首诗主要描写诗人隐居时的所见所感,其中写景是那么的幽美淡远,写情又是那么的悠然自得,而在情景的交融中,又蕴含着万物有灵、委任运化的深刻哲理。更妙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种哲理直接宣之于口,只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于是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更加意味深长。
09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老杜的这首《登高》,去年因为电视剧《庆余年》的热播,而随之大火了一阵。剧中的男主角范闲在京都诗会中,正是凭着这首《登高》一战成名,震动京师。
这首诗是公元767年秋,杜甫寄居夔州时所作。当时作者年老多病、流落他乡,困苦不堪,在重阳节那天登上城外的高台,望见萧萧落木和滚滚长江,心中充满感慨,从而写下此诗。
全诗以登高所见的萧瑟秋景起兴,倾诉了作者长年漂泊、一生困苦的凄凉心境,大气盘旋而又悲凉沉郁。按照常例,律诗仅要求中间两联对仗,但是这首七律却是通篇对仗,句句押韵。而且一二句还有句中对,五六句中更是一联含八意,简直将工整精巧做到了极致,所以这首诗也被推为“古今七律第一”。
10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大家看见这首《临江仙》,是不是耳畔便会响起杨洪基老师那浑厚的男中音?没错,这首词,正是94版《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这是明代的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作品,一开始并不是为《三国演义》而作,而是其著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来毛宗岗父子在评刻《三国演义》时,发现这首词与《三国演义》的内容十分契合,于是将其放在了卷首。1994年,央视拍摄电视剧版《三国演义》时,把这首词定为了主题曲,一直传唱至今。
这首词也是一首怀古之作,通篇都洋溢着岁月的沧桑感,道尽了历史兴衰和人生沉浮,气势悲壮,意境苍凉,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来荡气回肠,是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