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手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雅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在初中语文日常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考四大文体阅读,考察文言文阅读首当其冲,然而反观我们的文言文阅读现状实际上并不乐观,我曾经做过学生的试卷分析,文言文阅读这一项满分是10分,统计了两个班学生的得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0分,分数大多集中于3—5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们平时强调多次的重点实词,翻译过多遍的重点句子,学生还是不会,还是回答得不够准确。我想,真的是太有必要反思一下平日的文言诗文的教学了。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手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雅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文言诗文的教学更需要我们研究其个性问题,以《游山西村》创意设计素材为例,在以下三个方面(文言诗文教学个性)都有所体现:
1.指导学生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2.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品析、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3.有质量地开展了有关文言诗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及专题研读活动。
文言诗词的教学,其欣赏的角度千变万化。突出对文言诗文赏析教学的研究,我们要进行文言诗文赏析的“细节”性内容的研究,以此来发现规律,掌握重点,指导教学。
一、了解欣赏文言诗文的着眼点
了解到人们欣赏文言诗文的着眼点,我们就能将这种普遍适用的着眼点移用到教学中来,使我们的赏析教学既符合普遍认知与表达的规律,又有具体可感的实际内容。在研究规律的基础上使文言诗文的赏析教学有一定的广度,有一定的角度,有一定的深度,更有一定的准度。一般来说,人们欣赏文言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欣赏规律是语言之美、意象之美、音韵之美、画面之美、手法之美、构思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等。
二、重视欣赏文言诗文的角度
文言诗文“从字词句篇的角度进行欣赏”,解决不了我们教学中的“操作”问题,更解决不了我们对学生的指导与点拨的问题。只要了解到人们是如何欣赏文言诗文的,我们就能将这种“如何”移用到教学中来,使我们的赏析教学既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又有能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的实际内容。可以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吟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
三、探索生动活泼的文言诗文教学形式
文言文的教学,目前的主导教法还是讲析,教学形式仍然比较单调,教学手法依然比较单一。这种局面是可以而且应该得到改变的。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有一点说笑,有一点畅想,有一点创造,有一点浪漫,让教学的内容新鲜细腻而又活泼生动。以“读”为线便可以创造出这样的教学形式。方式有:
1.诵读。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积累名言佳句,体验其思想和艺术、情感的魅力,增强文言语感。
2.理读。进行提炼、辨析、分类的活动,有条理地整理课文知识,积累佳句,既增加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又训练了学法。
3.说读。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中心,用“说”的方式来带动对课文的阅读,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说,进行译说,进行评说。
4.听读。从不同的角度听读:听出诗文的层次,听出诗文的情景,听对诗文的赏析,听对课文的配乐,听记有关的资料。
5.练读。在课文学习中有机地穿插与学生对话,这样的方式便于交流情感、点示方法,启迪学生的学习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学生的技能。
6.写读。在朗读品析的过程中,巧妙安排如《唐诗素描》、《宋词写意》、诗文美景、特写镜头、想象扩写等多种课堂学习活动。
7.助读。开发资源,既让学生阅读课文,又让学生阅读对课文进行解说、赏析、评论的精美评文。
8.联读。从某篇诗文扩展开去,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课内或课文的文言诗文联起来,或扩读,或比读,或专题研讨,或集中感受某位作者,或重点了解某种文化知识。
教学文言诗文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对背景的了解和对作者的理解,通过对写景叙事的分析,深入理解作者蕴涵在文字之外的意味,“批文入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
这样的文言诗文的教学技能值得我们去学习,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行探讨,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品析、欣赏文言诗文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更需要让学生切实地去感受,自如地去运用,真正走向自主研究性学习的道路。
(包铁五中 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