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作文素材网 教学教案 白居易诗歌课题学案(写景篇)

白居易诗歌课题学案(写景篇)

设计者:刘昆(深圳市宝安区新华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2、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白居易创作的写景诗

3、掌握一些欣赏古代写景诗的方法

4、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深刻内涵

5、背诵以下六首诗歌:《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白云泉》《杭州春望》《村夜》《大林寺桃花》

课时:2课时

预习导学

1、查资料,了解白居易生平,了解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在此基础上为白居易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传。

2、阅读《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白云泉》《杭州春望》《村夜》《大林寺桃花》以及相关的赏析文章。

3、结合自己的感悟,从以上六首诗中选出一首进行简单的点评。

4、另选一首白居易的(或其他诗人的)写景诗进行简单的赏析。

5、挑选曾冬的《唐诗素描》中的几篇文章阅读。

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一、师生共同解决“预习导学”1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你最喜欢哪首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三、了解写景诗的重要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

1、六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2、六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渗透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四、背诵这六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1、背诵这六首诗。

2、这六首分别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情绪

二、请同学们另选一首白居易的(或其他诗人的)写景诗进行赏析及点评。

三、出示《唐诗素描》中的《暮江吟》篇章进行赏析,然后从六首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首,模仿《唐诗素描》将其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四、小结:怎样欣赏古代写景诗

五、拓展延伸

欣赏及点评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复习检测

1、填空

     白居易(772–846),    朝著名诗人,字        ,晚年号            .在

文学上,他主张“                      ,                      ”,他还是

         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另一诗人      

常唱和,世称“元白”.白居易最有名的诗歌是两首长篇叙事诗《            》

和《            》。

2、《秋夜》一诗渲染了怎样的环境?从中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情绪变化?

4、《暮江吟》一诗摄取了哪两幅自然界的画面?

5、“一道残阳铺水中”,不说“照”而说“铺”,有何妙处?

6、《白云泉》中的“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7、《大林寺桃花》所描绘出的自然界的强烈反差曲折地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8、请体会“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的妙处。

9、《杭州春望》中的前两联与后两联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2、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白居易创作的写景诗

3、掌握一些欣赏古代写景诗的方法

4、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深刻内涵

5、背诵以下六首诗歌:《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白云泉》《杭州春望》《村夜》《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欣赏古代写景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预习导学”1,以此导入本节所学内容.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祖太原人(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最著名的诗篇是两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形》,诗集为《白氏长庆集》。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3、新乐府运动

所谓乐府诗,是指东汉末年至唐代,即从二世纪后半叶至七世纪初,可以用作歌词来歌唱的那些诗,如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等等;而所谓新乐府,则指模仿乐府诗而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那些诗,如杜甫的《兵车行》以及”三吏”、“三别”等等。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虽然文学史上一贯称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成就也就更高,是真正的代表。

新乐府运动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即诗要“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另一个特点就是主张用浅切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

二、整体感知

投影仪出示白居易六首写景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白云泉》《杭州春望》《村夜》《大林寺桃花》)

提问:你最喜欢其中的哪首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说明:此处教师不作提示,旨在了解及检验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提炼能力和诗歌鉴赏力及审美力。

三、朗读欣赏

了解写景诗的重要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

  • 分别朗读这六首诗。

2、六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钱塘湖春行》描绘了钱塘湖涨满的春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和绿荫下的白堤. 展示出了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所焕发出的蓬蓬勃勃的春意。

《暮江吟》描绘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白云泉》描绘了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自在。

《杭州春望》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

《村夜》描绘了村夜下的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和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大林寺桃花》描绘了四月芳菲尽的时节,山寺始盛开的桃花。

3、六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渗透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钱塘湖春行》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在美丽如画的春光中骑马游览的喜悦心情。

《暮江吟》表现了诗人被自然景色所感染、所陶醉的审美历程,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

《白云泉》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诗人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

《杭州春望》洋溢着诗人对杭州春天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村夜》中,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大林寺桃花》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4、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说作品中的一切描写景色的句子,读者都能从其中每一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面上读的是景色,其实读的却是作者的感情。
    写景的方法很多,但如果就景写景,始终属于低级的描写,写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寓情于景。山水有情,草木知意,优秀的写景诗绝不会为写景而写景,它往往通过写景来抒情,使情景交融。

选好观察点抓住景物特征,具体、形象的描绘,最终目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借助自然景物的烘托来体现内心感受,这就是借景抒情。
    古人云“情贵真”,借景抒情不是无病呻吟,把真情实感自然的诉诸笔端才能感人,才能“景生情情生景”“情景相生,物我两会”,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最高境界。

四、背诵这六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1、背诵这六首诗.

2、这六首分别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情绪?

二、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另选一首白居易的(或其他诗人的)写景诗进行赏析及点评。

三、小试牛刀

出示《唐诗素描》中的《暮江吟》篇章进行赏析,然后从六首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首,模仿《唐诗素描》将其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示例:《唐诗素描》之“暮江吟”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傍晚,太阳轻松地展开圆圆的身子,跃入了水中,濯洗一天的疲惫。这个不识水性的顽童,把最后几缕光芒洒满水面,就慢慢地沉下去了。

四周很安静,没有谁注意一场悲剧的上演。江被凉凉的风吹拂着,一半是碧绿,如一 块漾着波浪的珠玉;一半却红彤彤的,象一朵云彩浸在了水中。

黑暗终于挤满了天空。远处,淡淡的桂香似一些若有若无的声音,漂浮在听觉之外。

秋天,这个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呵,在一盏渔灯的照耀下,变得温馨和美好。

月亮拿着一把细长的弯弓,悄悄从山坳里爬了出来。露水闪着珍珠般的莹光,垂挂在 岸边的叶尖上,它是月亮从天上射落的星星吗?

一阵微风掠过,坠落的,是满树的平平仄仄。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唐诗素描》

  • 小结

怎样欣赏古代写景诗?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2、各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比较简单,这里不作研究)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色彩的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反衬。其次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事物特点和人物形象,去探究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技巧达到这一表现目的的。 

五、拓展延伸

欣赏及点评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复习检测答案

1、唐;乐天;香山居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元稹;《长恨歌》;《琵琶行》。

2、“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3、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4、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5、“铺”字用得高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在水面上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显得很平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6、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7、反映出了诗人试图摆脱凄凉而惆怅的情怀。

8、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9、上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旨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告知cn@artcnn.com删除。 所发图文不代表www.ARTcnn.com立场!如果您觉得本页文章有需要补充之处,请在下面的评论区提交内容。http://artcnn.com/edu/129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